首页 > 安吴商妇(晚清女首富周莹传) > 第4章
吴尉文欢畅得连连击掌说:“好,好,好啊!多谢百里翁了!”
陈二娘来了精力,端过桌上一笸箩染得红里透紫的花生、红枣、核桃,一边朝炕头摞的新被上撒着,一边唱着:
妻贤夫祸少 子孝父心宽
吴府内各院少爷蜜斯,轰笑声中,簇拥着新郎新娘向新房走去,贺客们则在吴府家人指导下,走向各院芦席棚里。刹时,插手婚礼的六百多名贺客,各归其位,内宅内仅剩下五十几位官吏与吴尉文的存亡之交。闲不住的孩子们,则在前后院内和席棚中窜来窜去,追逐嬉闹。
陈二娘十六岁嫁给陈三学,十多年里都在吴家地盘上流汗,固然无冬无夏,没春没秋,但不缺吃穿,不缺零费钱,是以对老爷是戴德戴德。在她眼里,吴尉文不但是一堡之主,并且是全堡人的衣食父母。吴尉文把上千亩地盘,交给全堡二百多户来自四周八方、无依无靠的佃农耕作,每年每亩地仅收三斗租粮,逢旱遇灾,便免收地租;还给无房者盖房安室,使他们成为安吴堡的长住住民。几十年来,安吴堡安然平和,没产生过一次匪盗贼偷事件,在泾阳、三原、淳化、高陵一带是独一的承平福地。以是,安吴堡人便编了很多民歌小调,来称道本身的故里,称道给安吴堡人带来安居乐业日子的吴大官人。《撒床歌》本是传播渭河南北两岸的婚娶风俗歌谣,各地为了凑热烈,很多自乐班子和官方艺人便各取所需,信口唱来,添词加句,越唱越长,唱到清同治期间,《撒床歌》已变成一首长达二百五十六句的歌谣。今儿个吴尉文为本身的宝贝儿子结婚结婚,陈二娘一早便进得吴府,忙前忙后,一心为吴聘娶妻唱一段吉利词儿。
唢呐再次吹奏起《百鸟朝凤》的曲牌,大门外新娘下轿的呼喊声传出去宾耳里,高亢的迎花轿歌声在蓝天下回荡:
陈二娘唱得声情并茂,正待持续唱下去,不料一口气没换过来,嗓子眼儿像被甚么东西刺了一下,连咳了几声,竟然收回沙哑的吼声,憋得脸红脖子粗,光想干呕。服侍新娘周莹的贴身丫环红玉忙端过八仙桌上放的一杯茶水,递到她手里说:“二娘,喝下润润喉咙。”
闹房的人一溜烟奔宴席的处所去了。奶妈问周莹:“少奶奶你想吃些啥呀?”
歌声落,身披红绫戴红花的傧相拖长了声音喊道:“新娘跳火塘,一心相夫百年长;儿孙合座喜洋洋,敬老爱幼乐安康。跳火塘——”
凤凰拜花堂,红花戴胸前。
新娘被簇拥着穿过人巷,进入内宅门时,吴府高低迎亲的女人们齐唱起了《谢媒歌》:
伴娘应道:“谨慎,火盆大着哩。”
本日喜临门,吴府迎新人。
上面画儿真吉利,高高贴在炕墙上。
这个炕,真是好,两边低来中间高。
吴尉文回身从来宾中拉着一老者出来讲:“内宅门喜联,尉文要劳百里翁挥毫了。”
十撒官星当头照,欢天喜地百口乐……
陈二娘一仰脖咕咚咚把一杯水灌进肚去,嗓子仍干涩难忍,眼泪也咳了出来,一下变得狼狈不堪,人群中笑声哗然。陈二娘又急又臊,放动手中笸箩,吃紧挤出人群,向新房外跑去。
文封阁老武封侯 吴聘周莹偕白头
周莹说:“我发明少爷在拜堂时就打趔趄,如果早晨再闹房,身材怕吃不消,能搁住几下折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