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的雁鸣山有国子学武科讲堂,他的堂兄段微生就在那边担负典正,休沐时才会回家。
说完,叮咛中间的小竹僮取戒尺。
可赵澈陡遭不测,双目失明,太医官们言辞含混不敢明断是否病愈有望,他自不得不提早做筹算。
另有半年他就要行冠礼,是顶天登时的大人了,不是任人随便拿捏摆放的小棋子。如有谁筹算放弃他,起码得先问过他肯不肯被放弃才行。
现在老三不过十岁,老四也才八岁,这便留出了几年缓冲余地。赵诚锐之以是急着要培养这两个,策画的就是若到他俩成年,赵澈还是复明有望,那府中也不至于乱了后招。
至此,事情对他来讲已无关家中权势职位之争,而是“人活一口气”。
她记性好,又是个很能触类旁通的灵性孩子,当她真正卯尽尽力,长进天然是一日千里。
“……凭甚么?!赵淙那好赖不分的破德行,要我说,哪怕就是请帝师教诲,他也成不了大器!”赵荞小脸红十足怄着火,被气到像是要燃起来。
“他说甚么你都只会喊对对对,”段玉山促狭调笑,“你个小狗腿,向来就不会站我这头。”
段微生的名声、身份都摆在那儿的,若徐静书得他指导,进书院后就被背负旁人更加刻薄的目光——
见赵澈明白了本身的欣喜鼓励之意,徐静书欢畅地弯了双眼,捧起茶盏低头抿了一口。
晚餐时,赵荞孔殷火燎冲进了含光院。
但说实话,要做到这一点,继任者不但需求有出类拔萃之智,还得有眼观大局、末节不遗的才气,更需有充足圆融手腕,以及面对权力也能做到克己的心性。
虽说她懂的大事还未几,却也明白赵荞这偶然之言大大不当,是很轻易肇事的。
停了停,他又对徐静书道:“明早迟些再过来,会有人去客厢那头替你量身。”
“我哪是替父王操心,我是替大哥……”赵荞顿了顿,蔫巴巴诚恳道,“也替我本身操心。三弟性子是还行,可他没有大哥聪明,若将来他掌家,我怕我老景苦楚,临老会落得上街乞食的了局。”
****
徐静书忐忑地展开一只眼,惊奇地发明手里竟躺着昨日给赵澈的那盒喜糖,而赵澈唇边噙着恶作剧得逞的笑,扭头面向窗外。
本日的表哥……是大好人,用心玩弄人。
在他眼里,他的后院安宁平和,孩子们长友幼恭,其乐融融。他感觉,在他将来百年以后,不管由谁掌家,自家人之间都会一团和蔼。
好吧,坏得还不算完整。
段微生是段家的一个高傲,小时是镐京驰名到的神童,现在又是朝中谛视标年青官员,如有段微生再加指导,以徐静书的资质必然要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