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核心有一山,名曰:大罗。
崎岖羊肠山路,一辆马车遥遥驶来,待近了细看,却见这赶马车的车把式,竟不是村翁大汉之流。
一起亭台楼阁,曲径花木,竟涓滴无碍,松口气时也有些寂然。
这时,连河也跟在三人身后,看着明河先是登记了名姓,支付了腰牌,又支付了两套道袍、两本册子,一个囊袋,往玄真观后山的石屋群而去。
说着,袖手翻出巴掌大的草黄色纸鹤,对着纸鹤念念有词。
这般七上八下,已来至一座非常气度的道观前。
“到了?”
身为魂体的连河,一时有些迟疑,恐怕这观内有甚么辟邪灭魂的阵法,一不谨慎魂飞魄散。
现下,道观大门紧闭,只开了角门。
“多谢主持教诲,弟子领受!”有了新名字的明河,恭敬顿首。
殿前站着四五个修道之士,居中为首者,着玄黑道袍,挽平常道髻,眉发半白,其度量浮尘,手拈三缕长须,看上去倒也一派仙风道骨模样。
古木参参,风景清幽,密林深处,偶显飞梁一角,似有庙观深藏。
“既如此,也是机遇未至。”元真道人捋须浅笑,这才转头看着连河道,“连小施主,你今既入我玄真观,便不再是尘凡俗客,一应戒律定是要守的。老道法号元真,忝为这玄真观主持。入观修行,便不宜再用俗家名姓,但你尚未‘道通三真,气涌祖窍’,不得赐法号,便随本观其他修行弟子般,名前冠以‘明’字,就号明河。”
闭目养神的道人闻言,接过拜帖一扫,顿有些愣怔失神,却又迅疾回神,带着温暖笑意道:“高朋稍后,待吾传信主持师伯。”
斯须,纸鹤已飞回。
一起,那松子也在先容石屋环境,后山石屋群是玄真观统统二代修行弟子寓所。
小连河随即又执礼见过两位道长。
元真主持闻听,眉头微皱后,微微点头:“也罢,他年纪尚小,一时渴念,也可了解,楚侠客随去便是。”
而后又朝孺子道:“松子,稍后,就由你送楚侠客下山。”
元虚还好,看似面善之人,只是那元通,却有着一副五大三粗的身材,面相非常不善。
知客道人引着两人一魂,来至一座恢弘的五间大殿前。
楚跃表示他站好,单独上前,袖手递出一份金灿灿拜帖,开口道:“云锦宫来客,拜求元真主持,请赐一见。”
替他整整衣袍,又瞄了眼石径,开口道:“走吧!”
仲秋的大罗山,红叶掩映于大片翠绿中。
故老相传有神仙洞府,可真相到底如何,竟无人可知。
豪华石屋,乃至另有小厨房,药田、丹房等,不一而足。
还是楚跃回神快,拱手朝道人一礼:“道长神通玄通,惊为天人,有劳!”
“本是修行,何必浪费,就居观内供应石屋便可。”明河回话。
跟着男人一声呼喊,马车稳稳停在山道拐弯处。
在一个刻着丁酉的石屋前,松子停下脚步,又树模了如何开启石屋,引着世人进得院子。
元真主持见此,再挥拂尘,袖手抛出一方天青色清闲巾,口中念念有词。
玄涧河之北岸,有江州城,城北三百里,已近十万百蛮大山。
凡夫俗子提及神仙轶事,因其奥秘,常常老是牛头不对马嘴,不免以讹传讹。
之前,明河已听元真主持提及“道通三真、气涌祖窍”。
“穷酸一个,还觉得皇城来的,能有点油水。”松子听此,心下忿忿嘀咕,却倒未曾透露分毫。
连河这时亦随之下了马车,看着楚跃和小连河沿石径往山上去,紧跟厥后,内心却忐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