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院在秦淮河边,毗邻夫子庙,是明朝最大的科举考场。它东接桃叶渡,南抵秦淮河,西邻状元境,北对建康路,为古之‘风水宝地’。贡院对我等读书人而言,但是圣地,我们在此插手乡试与会试,只要高中,便窜改平生运气。贡、便是提拔人才,上贡朝廷之意。天下读书人十年寒窗,在此颠末科举测验,成绩优良者,便今后鱼跃龙门,登天子门,上报社稷,下安百姓。二公子,将来你走了宦途,天然一清二楚。”
丈夫非无泪,不洒拜别间。按这个说法,男儿不该因为生离死别而抽泣。但是也有言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悲伤处。男人汉至情至性,真到了时候,莫非还要忍着?前人的经验,当然让我们难堪,不过有句歌词不是说:男人哭吧不是罪么?恰当的哭一下,也并非甚么天理不容的的罪恶。
袁龄说着,目光了望远方,仿佛又想起了当年艰苦肄业的盘曲经历,又想起了被有钱后辈逼迫的悲惨境遇。更多的还是国子监祭酒(最高学府的校长)的谆谆教诲,提携之恩。只是斯人已矣,再难回报恩典,念及此处,袁龄不由得泣下沾襟,薛槑等人没想到他说哭就哭,正想安抚之际,袁龄擦干眼泪,说道:“旧事已矣,再说徒劳,我们本日只谈风月,不问前尘。”
他念完,不懂诗的薛槑当即鼓掌,说知县大人文思泉涌,好诗,好诗。说完竖起大拇指,袁龄老脸一红,有些难堪的说道:“薛二少爷谬赞了,此诗非我所做,而是洪武时进士李叔通(李公泰,字叔通,号仙源,鹿邑人。博学,知天文,曾掌钦天监)所作。我借用他的诗作来赞美北市楼,也算是借花献佛,忸捏得紧。”
“去我府上,把我衣服找来,我跟二公子和小王爷一见仍旧,哪能半途分开,失了礼数?”袁龄说着,批示捕快小石头归去取衣服。实在他半途辞职也能够,只是他舍不得,他本就像交友薛家这棵大树。或者说,金陵权贵,他都想交友,前提是对方给他机遇。
吴明不晓得薛槑要去哪家酒楼,心想:既然是宴请小王爷,天然不能太寒酸。便想要将他们带去醉仙楼,但一想到去醉仙楼路途悠远,心中便打了退堂鼓。
在袁龄的保举下,世人该走右边小道,向着北市楼而去。到了北市楼,世人瞻仰檐牙高啄,整齐巍峨的酒楼,都暗自奖饰。袁龄开口念叨:“危楼高百尺,极目乱红妆。乐饮过三爵,遐观纳八荒。市声春浩浩,树色晓苍苍。饮伴更相送,归轩斑斓香。”
薛槑笑着说这是当然,他本来还想问甚么是贡生,甚么又是监生。但是见袁龄那伤春悲秋的模样,感觉还是不问的好,免得勾起他的回想,他又哭出来。薛槑倒不是反对男人抽泣,只是说哭就哭,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知县袁龄长长出了一口气,有些感慨的说道:“小王爷此言不错,只是士子并非住在贡院,而是国子监(南监)。想当初,我作为贡生入国子监,遭到很多监生的架空和白眼,若不是祭酒大人青睐有加,不吝教诲,哪有我袁或人明天?昨日各种,犹在面前,只是物是人非,令人不堪唏嘘。”
欧阳海对故国无穷神驰,越听越感兴趣,忍不住开口问道:“敢问大人,士子便是住在贡院么,我传闻很多读书品德外勤奋,有些住在书院,一个月都不出门都是常事。”
琴舞抱着古筝,微微皱起了眉头,欲言又止,半晌才难堪的说道:“薛二公子,你邀我赴约,奴家本不该多言,只是我见这去的方向是鹤鸣楼,奴家是不管如何也不会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