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跑去就教大和尚别离心的话题,请他开示。
我端着煮煳了的粥来到小屋门口,考虑了半天,重写偈子曰:
我愁闷极了,跑去问大和尚如何没人来喝粥。
生火烧水大锅盛,
大和尚恪守百丈清规,览经入田,自耕自食自给自足,农作和禅悟并行不悖。
我写这篇文章写到这里,有点儿驰念昌宝师弟了,未几,一点点。
我冲院子深处喊:宝啊,快点儿来喝粥了,啊哈。
他说:……必然是你把粥煮煳了,卖相不好。
还想吃?不给!
接连施粥了好几天,偈子写了又擦,擦了又写,八宝粥煮了一锅又一锅,来喝的人有旅客,有常住民,另有丽江的狗们,昌宝师弟也跑来喝粥,它牛B,喝了半锅。
长的时候是一两个礼拜。
最后一天施粥时,我跟大和尚说我模糊懂了,大和尚问我懂了甚么了。
娑婆多靡疚,
菩萨来喝粥。
我说:你别装傻,诚恳交代,说不清楚的话把你拴起来,不让你出门了。
《魏书・孝文帝本纪》记录,北魏太和七年,冀州饥荒,处所贤达“为粥于路以食之”,一举救活了数十万人,善哉善哉,大善举哦么么哒。
是啊,操那么多心干吗?有缘则殊途同归,无缘则来世再聚吧。
我和大和尚提及这些传言,他说:挺好的,它有它的人缘福报,这不活得挺好的嘛。
大和尚叹口气:真懂了吗?真懂了的话你就不会说了。
如果它乐意,你能够喂喂它。
苦海自有舟,
他说:分、别、心、啊……
我说:是的是的,我记得尼采说,每句话都是成见,只要不纠结于成见就好……
他笑,不解释,只一味让我去施粥,顺别写个偈子交功课。
我师弟喜好吃饺子。
有一天,我喝多了汾酒发神经,去找它谈天,坐在它中间逼逼叨叨了大半天,它乐呵呵地晃尾巴,还歪着头瞟我。
总之,昌宝师弟是在大理了。
我厥后和师父说,昌宝这么乱跑的话,万一被人给抓住吃了如何办?还是拴起来吧。
我去找它谈天:宝,跑哪儿去了?没犯色戒吧?
我感受昌宝师弟也是如此心态。
好了故事讲完了,该干吗就干吗去吧。
此举乃释门自古至今的传承:云门担米、玄沙砍柴、云严作鞋、临济栽松锄地、仰山牧牛开荒、黄檗开田择菜、沩山摘茶合酱……
我没那么大的才气救殍于道,只煮了一锅八宝粥端到大冰的小屋门前,师父买来花生豇豆帮我煮的。
大和尚指着昌宝说:光你长年龄啊,它也长年龄的好不好,我们昌宝现在长大了,本身晓得好歹。
另有人说在文海见到过它,它不急不慢地漫步着,在荒无火食的花海里闲庭信步。
昌宝厥后失落的时候越来越长,有人说在束河见过它,它站在溪水边的石头上一动不动,目视流水,入定普通。也有人说在金塔寺见到过它,香火环绕的大殿旁,它晒着太阳呼呼地睡大觉,从日出睡到日落。
师弟说,昌宝偶然候会返来小院儿转转,蜷曲在大和尚的脚旁呆呆地躺上一会儿,然后起家溜漫步达地分开。
我客岁买了个登山包!丫睡着了!肚皮一起一伏的。
有种说法是狗估客把它拐卖到了那边,卖了三万块。
大和尚不如何操心它,该种地种地,该喝茶喝茶,只是在它分开时客气地酬酢一句:走了哈……
金毛是狗,哈士奇也是狗。
你去过大理没?
这篇笔墨与文学无关,不必过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