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后汉书》卷八十五的〈东夷传记〉记录:扶馀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骊,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处所二千里,本濊地也。扶余国的边境极广,有户八万口。其民强勇,其国殷富,那边的粮食丰厚,馀粮颇多。
长达十余里的步队行进在乌桓山中的密林当中,为了翻过山脉,韩易一军固然筹办不周,但却将乌桓山外三部被屠部落的物质全数带上。雄师此时仿佛一条长蛇普通,行走在人迹罕见的山岭之间。
行在步队当中的韩易,正板滞的乘马前行时,突闻弓弦声响。不等韩易反应过来,顿时前胸心口处中箭。接着密林当中箭如雨下,如飞蝗般的扑向汉军。一旁的文丑大怒,上前挥动铁枪,将射向韩易的箭矢纷繁击落。
扶余人建国较早,鼻祖叫东明,建国后曾经昌隆一时,到此时已经有些式微了。自前汉武帝时,扶余国即与汉庭建立了臣属干系,并接管前汉授予的印绶。扶余国耐久朝贡于汉庭各代帝王,是汉庭的忠厚从属国。
一千五百骑,摈除着万余匹良马向着东方疾走而去,于路又屠灭了三部鲜卑部族,并挽救了三千余人的汉人仆从。韩易带着复仇的肝火,杀得三部声气不闻,尸横遍野。总算是为成齐、韩莒子、吕威璜三将报了血仇,让韩易的表情稍稍好受了一些。
韩易点头浅笑道:“两万余匹战马,就是最好的粮食。山中无有草料,还不如提早杀了蓄之为食。”
韩易说道:“退出乌桓山有能够正面遇见追击而来的胡虏,我军兵弱,只要有三千骑以上的鲜卑突骑,我军就决不是胡虏的敌手。此番我又中箭受伤,只怕难以行军。我想来想去,唯有针对胡虏善于骑战,不擅步战的特性,与胡虏在山林当中大战一场。”
韩易感喟的说道:“前人言,存亡有命,福贵在天。老天如果成心让我死在此地,我也决无懊悔之心。劳烦车老将解药与大伙说说,大伙一起找找吧。能找到最好,找不到我就于此地寻一处葬身吧。”
高览皱眉说道:“犷平军能步战的还不到百人,并且只怕血恨军也不顶用啊。”
韩易笑着抚着余化的头道:“傻小子,谁说我不想活了。只是克日杀了很多的人,好的,坏的,老的,幼的,是以对人的存亡看开了一些罢了。看开却不表达想死,我这条性命,但是成齐他们用本身的性命搏命换返来的,又岂能等闲的死去。再说了,你小子还想当一曲军候呢,我现在如果死了,谁来为你报功请赏。”
可锁儿点点头附和志:“主公之言甚是,我军入山才不到百里之地,火线数百里的门路,险阻之处不下数十处,如果每处都有人停滞我军一日半日的话,那我军起码要在山中迟滞一月以上的时候。到当时,鲜卑人早就返来入山寻我们复仇了。”
韩易领着四千五百人,摈除着两万余匹战马,带着从三部劫夺来的物质,又东行了一阵,终究来到了乌桓人的最后发源地,乌桓山。乌桓山在鲜卑人的口中,又称为大鲜卑山,南北纵横数千里,东西高出四五百里。甚是宏伟壮观。
这是被韩易所屠的后三部鲜卑人的残存复仇者,仰仗着对鲜卑山的熟谙,跑到了韩易一军的火线,搏命一搏,终究射中了韩易,还射死射伤了二百余汉军、血恨军。韩易胸口虽痛,却涓滴怪不得他们,命令将他们与死去的汉军全数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