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交相见,内心就是感觉亲热,我忙行礼,热切地问:“您甚么时候返来的,如何也不让人通报一声?”
当玉轮升起来的时候,一个个红色的小灯笼就被点亮了,从山下一向蜿蜒到寺里,象条长龙,煞是都雅,沿途到处都是人们高兴的笑容。
我记得他的法名应当叫普贤。听方丈说过,他并不是在神龙寺出的家,而是云游的苦行僧,游至神龙寺,便在此落脚挂了单。
我浅笑着无法地点头,这个净空啊,做了鬼以后真是活回了自我,与童真的念慈有的一拼了。而我,心却更静了,躲到方丈室里打坐,阔别了内里一墙之隔的喧哗,入了定。
普贤也张了嘴巴,呆呆地看着我,手一松,吃剩的半块糕饼和果核掉在地上,滚到了一旁。
念慈拍着小手,蹦跳着说:“好啊,好啊,我带您去看!”说完,也懒得走门,直接又穿墙出去了。
人们在祈福的同时,给寺里送来很多糕饼、果品之类的年货,一天下来,竟堆满了几个库房。
对于这些人,我并不希冀他们对神龙寺能有多深的豪情,天然也就不会放心肠将寺院交到他们手上,只是让他们打理一些平常事件罢了。
“如何是您?”我惊道。
我轻手重脚地走畴昔,站到了他的面前。那人看到了我的脚,愣住了行动,顿了半晌,才渐渐抬起了头。
莫非这就是缘份?
不管如何说,寺里上高低下总算有了过节的喜庆氛围,不显得那么冷僻。我虽不在乎这些,但看到大师欢畅,便也跟着欢乐。
在我的印象中,他为人低调谦恭,一向毫无牢骚、规端方矩地做他的扫地僧。平时很少说话,对谁都是客客气气的,非常的谦恭,但又仿佛和谁都保持着必然的间隔,因为从未见他与任何人走得很近、交好过,即便与我,也只是见面时,淡淡地冲我笑笑罢了。
实在东西不在多少,就是图个乐呵,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嘛。最后的重头戏,是由我亲身为大师诵经祈福,并为猜中答案最多的人奉上我亲笔写的福字。
东西太多了,光寺里的人哪吃得完?因而,我便召告出去,十五那天早晨,神龙寺要办庙会,并停止猜谜大赛,猜中灯谜的奖品就是那些糕饼和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