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 280.第280章 :同泰寺魏使见梁帝(三)
“陛下是贤明天子,逐乱世而建功业,合法鼎盛,岂能曰老迈?”高澄仿佛全看不出来萧衍的心机似的,又笑道,“当日羊侃将军出使,在大魏庙堂之上皇皇然颂陛下之德,事事洞明,到处体察,治国理政就在其精美之处。太子刻薄而有容人之度量,仁君矣。我主上甚感欣喜,重赐羊侃将军以示好,欲求梁、魏和衷共济。北朝人尽知南朝天子好佛,有渡众生之德。国政归于太子,太子有尧舜之风。谈起南朝,大家心神驰之。”高澄跪直身子,欣然大声道,“臣澄贺陛下有仁德储君如太子,有忠义之臣如羊侃。”
等他翻开床帐再下榻起家时,内里已经空无一人,只要半开半掩的窗户表示着有人曾经来过。
萧衍看他目光清澈,不闪不避,仿佛浑然不觉似的,不由感慨道,“既然大将军也晓得国政归于太子,为何不去与太子谈定盟约?”
“佛陀渡众生能够捐躯,朕也数次捐躯于寺中。”萧衍盯着高澄,似笑非笑隧道,“大将军掌一国之权益,身系生民,如果捐躯能够取义,大将军可愿否?”
高澄昂首笑道,“不敢。陛下久持斋戒,不觉得苦,臣岂敢弃之不消?”说完便低头啜饮。
“卿自当保重。”高澄体贴的声音从床帐中传来。
萧衍内心变幻不定,大要上却笑道,“大将军谬赞了。”
佛阁殿宇重堆叠叠。时而大殿列举寂静厉穆;时而又如幽居人家,草堂茅庵。其间装点散落琪花瑶草,湖石小桥。再更远处模糊然遥见一高塔,耸峙云端。偶然有风拂过,塔铃声稀稀少疏传来,似远又近。此处真是平静天下。
她大抵已经猜到了吧?他以大魏使臣之身,必不能奉召而不入见。就算明知明日有杀身之祸就在面前,他也只能进而不退。不然他回到大魏何故安身?她竟然全都深知,全都替他想到,还力求为他断根统统停滞。他不能不在内心感念她。
“臣虽是魏臣,但梁在魏之侧。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梁、魏并立,臣无其薄厚之别矣。”高澄安然应对。
“大将军为谁投机?”萧衍手中紧捏着茶盏问道。
“陛下舍尽一身也不过是劳民伤财,生民何利之有?”高澄一点没客气,也盯着萧衍笑道,“臣不过只要这一身,生民非虎,不食也,莫非臣还能以身伺虎?未若以权益谋一国之利,倒还能使生民均享其利。”
“大将军久不来同泰寺矣。”萧衍亲身在釉质莹润的青瓷盏中斟满了色彩略红的茶汁,然后亲手递给高澄。
高澄看萧衍面色稍霁,晓得是说到贰内心儿里了,便欣然长跪而请,揖道,“臣代我大魏主上邀陛下一子侄到邺城为客。既是高朋,必待之以上宾之礼,以示两国两订交好之意。陛下也晓得,现在梁、魏两国商贾来往,互遣来使、文人订交都甚是和谐,宗室王子到邺城做客更添平和之意。”
陈元康和崔季舒都被安设在大殿前面空旷的广场上等待。陈元康还算是沉稳,立于侧厢廊柱下扫视面远景象,一刻不肯放松,像是随时筹办应变。崔季舒却沉不住气,在廊下不住地走来走去,如同热锅之蚁。
听萧衍提到师父,高澄内心便觉出,他一向对当日达摩祖师不肯为大梁国师,弃南而向北之事念念在心。这个天子如此记旧怨,心性狭小,高澄内心倒俄然有了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