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府试推迟了一月之久,为了制止考生错过院试,圣上见怪,知府便下了死号令,三日内必然要揭榜,公布统统上榜考生的名单。
知府大人生性豁达,见两位评阅官皆不说话了,也不将三科批阅官的争锋看在眼里,反而当即点头,“既然二位都看过了也没甚么贰言,那策论一科的头名就定了这位考生如何?”
三日的时候转眼而过,很快便到了揭榜的日子。
秋黎也对劲摸了摸胡子,这篇策论是他发掘的,真要论起来,这功绩也是要算他一份的。更何况,如果能借着这一次的事情,一改学子不重策论只重帖经和杂文的民风,这也算是国之幸事了。
他们策论这一科目,向来是最不起眼的科目,因着每次阅卷过后,前三甲的考卷皆要张贴,帖经、杂文两科皆有好文,引得世人交口奖饰,唯独策论这一科,连着三年也不必然能出一篇佳作。
世人猎奇得抓心挠肝,非常想晓得那篇所谓的头名策论到底写了些甚么,能得知府大人这般喜爱。
陈老一边细细研读,一边忍不住摸着胡子,满口奖饰,“不错!的确不错!这篇策论做的好,没有涓滴匠气!该列为上等,不,该列为策论这一科的头名才是!”
贡院内,浩繁阅卷官正在彻夜批阅此次府试的卷子。梁朝的阅卷轨制,采纳的是封名活动制,即为了最大程度制止舞弊,知府当众封卷后,会由专人停止钞缮,钞缮过程中不得有任何暗号。钞缮后的卷子,才是阅卷官批阅的卷子,并且为了根绝阅卷官脱手脚的能够,每位阅卷官只批阅一道题目。
时候久了,就连府学里头的学子也不肯花心机在策论上了,写出来的文章,皆是千篇一概,说出来的行动,皆是文不对题,毫无实际代价。
你别去馋别人的!贼丢人!
世人正等着看笑话,却见知府惊奇“咦”了一句,然后句句考虑,渐渐研读了起来。
他朝世人点点头,便携三份卷子往知府的办公处去。
这么一来,每七八位考官都只卖力一题,批阅的时候,吵嘴便非常显眼了。
另两科的官员拱了拱手,“知府大人不必担忧,我等心折口服。这名考生策论做的极好,另两科也被列为上等,杂文一科虽略差些,但文风稳正,他做这案首,我们别无他异。”
两人一道往书香巷走,又顺道从李大娘家接了阿淮,三人一道回了书香巷的宅子。
*
阿淮不情不肯也跟着应和,“嗯,覃家哥哥虽比我爹爹差些,但和其别人想比,还算是不错的!”
聂凌想凑过来看,却被阿圆拉到一旁, 拿了个牛皮水囊递畴昔, “公子, 你想喝水, 我这儿有!”
蓁蓁一大早便起来,虽不是她亲手做的,但也是她费了好大劲儿才买齐的,粽子也是亲手蒸的。
覃九寒垂首咬了一口,然后发笑道,“你就对我这般有信心?说不定我们过几日就得打道回府了呢。”
她每问一句,便眉头皱紧一分,仿佛真的是担忧坏了。
蓁蓁这才把手里提着的篮子翻开,暴露满满铛铛的食品,甜的、酸的、辣的、咸的,各种口味应有尽有。
覃九寒见她掌心勒出印子,不免有些心疼,伸手想把篮子接过来,却被蓁蓁躲开了。
“陈老,我们此次总算是有一份拿得脱手的了。只是,二三两名,我们倒是勉勉强强挑出了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