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卖给县里人?那买给谁?”
室内氛围格外沉重,农家小院外篱笆上的虫鸣声都垂垂变轻了。
“更何况,穷家富路。我身处锦州府,人生地不熟,少不得的多些银子办理,省着点,三两银钱。常日里购买些笔墨纸砚,和同窗情面来往,四两银钱。”
只是凌西村地处偏僻,平常贩子也不会寻到这穷乡僻壤来,再加上果子不好存放,年年收了果子,只能给自家孩子当零嘴。实在吃不完的,就只能送给亲戚朋友。
“那……那你说咋办?来岁测验,那家里也还是凑不出那么多银钱。难不成绩不考了?”
“年老迈嫂莫急,先用饭,吃完了,我同你们细说。”
覃九寒:“凌西村山泉水多,乡亲们多用山泉水灌溉,以是各家各户种的果子味道爽口甜美。”
凌西村背靠大山,四周漫衍着大大小小的丘陵小坡,种果树再合适不过,水好,乡亲又勤奋,种出的果子,村里的小孩都爱吃。
李丽娘也担忧地看向小叔子,之前还感觉家里头日子过得去,小叔子把账摊开这么一算,还真是入不敷出了。
李丽娘连连点头,“小叔子说得有理,只是我的技术,能不能卖得出去?”
李丽娘点头应和,“没错,这县里头卖果子的小贩很多,也没见哪个发了大财。”
观他神采,便晓得买卖必然不错,但李丽娘还是提心吊胆的,推了他一把,“你快说啊!卖甚么关子!”
伉俪二人皆是镇静不已。
他打的主张就是让覃三寿伉俪俩本身打拼,以是他只开了个头,背面就不再多说了。
“卖给颠末浮山渡口的客人。”覃九寒一语道破,“浮山渡口来交常常都是船只,除了来往的商贩,途中颠末在此处歇歇脚,购入一些物质的也不在少数。这些大多是些前去锦州府的大户人家,船上有很多女眷。路途悠远,船舱内又闷热,大部分女眷都会有晕船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