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 第11章 百家姓(2)
汉武帝时,匈奴王休屠太子磾曾事汉武帝,武帝把太子磾打扮成金色人插手祭天,并赐姓金,后嗣以金为姓。二说南北朝时,朝鲜半岛的新罗国和北方的羌族都有金姓。三源于改姓。五代十国时,为避国王钱镠之镠(古音镠与刘相通)的音讳,吴越人改刘姓金。
周文王后毕高公之子季孙,食邑于潘,其子孙遂以邑名为姓。二源于芈姓。楚成王时,任世子商臣之太师为潘崇氏也,厥后嗣以潘为姓。三源于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复姓拔略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都中原洛阳后,改成潘姓。
【姓氏发源】
施耐庵,兴化(现江苏兴化)人,元末明初作家。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儒家文明思惟的初创人,东方文明的代表之一。
一源于殷民七族之一。周朝周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并分到了殷民七族,此中有施氏、陶氏、樊氏、繁氏等。施氏家属为制做旗号的工匠世家。二源于以国名为姓。夏朝诸侯国有施氏之国,现湖北省恩施县,厥后有施氏。三源于鲁惠公之子名尾,字施父,厥后嗣以王父(祖父)之字为姓。
夏朝时的吕国,春秋被楚国灭后,厥后嗣以国名吕为姓。二源于北魏时比丘氏所改。
源于以地名为姓。传说颛顼后嗣回禄在喾帝时任火正,居于妘,后代遂以去掉女子旁的云为姓。
【姓氏发源】
【姓氏发源】
窦太后,名漪,河北清河郡观津人。吕后时被选入宫为诸侯王宫女,受代王刘恒喜好,生刘启和刘武。窦姬信奉黄老之学(主张有为而治,宽政待民)。在她的影响下,历经文景二朝,黄老思惟为治世的支流思惟。
【姓氏发源】
【名流】
【名流】
春秋初期鲁国的附庸国邾娄国,战国时鲁穆公把邾娄改成邹。后为楚国灭,厥后嗣有以邹为姓。二源春秋时宋愍公以后,正考父在邹邑为官,厥后遂有邹姓。
吕不韦,战国期间秦国闻名贩子、政治家、思惟家。著有《吕氏春秋》一书。原为商贾之人,后因有功,受秦庄襄王封相。又以有孕之姬献于庄襄王,生子即秦始皇。
【姓氏发源】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也说蓬莱人。明朝将领、军事家。著有《止止堂集》等。好读书,通经史,历任浙江参将、福建总兵官等职。此中以平倭寇最为有功。
【名流】
【名流】
西汉苍梧太守通谕猛的后嗣改姓为喻,其子孙遂相沿喻姓。
窦宪,字伯度,窦融之曾孙,东汉平陵人。曾出塞三千里破匈奴,班固作铭记过德于石燕山上,后因擅权,被和帝赐死。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汉献帝时为北海相,人称孔北海。
【名流】
【名流】
窦
奚
何进,字遂高,东汉南阳宛(现河南南阳)人。因异母mm被立为皇后而起家得权,官至大将军。曾任弹压黄巾叛逆的总批示,后因谋诛寺人,反被所害。
潘美,字仲询,宋初名将。与石取信南征北伐中,皆有军功,受封为韩国公,谥号武惠。
【姓氏发源】
潘安,字安仁,西晋中牟(现河南中牟)人。为文词采华丽,善于哀诔,著有《悼亡诗》等。“潘安再世”、“貌若潘安”等均是对潘安仙颜的歌颂之词。
周武王时,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人称苏忿生,后春秋时,苏国被狄人灭,其子孙遂以国名苏为姓。二源于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复姓拔略氏,随魏孝文帝迁都中原洛阳后,改成苏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