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 第17章 百家姓(8)
黄帝的大臣名则,用草和麻编织以发明了鞋子,给前人赤脚无鞋的汗青画上了句号,因功受封于於邑,时人称於则,厥后子孙遂以於为姓。
陆羽,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人。隐居苕溪,自称桑泞翁。著有《茶经》,是我国第一本关于茶叶的书,被坊间称为茶神。
【姓氏发源】
【名流】
【名流】
春秋时齐国丁公伋的宗子季子,让国位给其弟叔乙,本身食邑于崔邑(现山东章丘),厥后遂有以崔为姓。
洪秀全,广东花县(现花都会)人,承平天国活动的首要带领人。1851年建号承平天国,称天王。接收初期基督教义中的划一思惟,创建拜上帝会,著《原道救世歌》,主张建立太古“天下为公”乱世。
荣广,字天孙,汉朝鲁国人。从瑕丘江公受《谷梁春秋》及《诗》,尽能传其所学。
惠
普通以为源于晋代的钮滔,厥后遂有钮姓。
【姓氏发源】
【名流】
田完之裔孙、齐宣王少子通受封于陆乡,厥后子孙遂有陆姓。二源于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的北魏陆孤氏,后改姓陆。三源于春秋时有陆浑国(现河南嵩县),厥后也有以陆为姓。
吉
惠施,宋国人,战国时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等国结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尊齐为王,是合纵抗秦时最首要的构造人和支撑者。
当代有郁国,春秋时为吴国大夫的封地,厥后子孙以郁为姓。春秋时,鲁国有郁黄(郁贡)为宰相,厥后子孙遂有郁姓。
包融,唐朝吴兴人,官至集贤殿学士。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
惠士奇,字天牧,一字仲孺,晚号半农,人称红豆先生,姑苏人。清朝画家、学者、经学家,其子惠栋亦为清朝经学家。
商王武丁封其叔父曼季于邓国(现河南邓州),世称邓侯。邓国被楚国所灭后,其子孙遂以国名邓为姓。因邓姓为曼季后嗣,也说邓姓源于曼姓。二源于五代南唐后主李煜第八子李从镒,曾受封为邓王。南唐亡后,厥后以父封地名邓为姓。
羊绍素,唐昭宗乾宁年间状元。
诸
【名流】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猗氏(现山西安泽)人。思惟家、文学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称“荀卿”。后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荀”“孙”二字古时音通,故又称孙卿。荀子对儒家思唯有所生长,对重整儒家文籍也有进献。
邢
周公旦第四子受封于邢国(现河北邢台)。被魏国灭后,厥后族子孙以原国名邢为姓。二源于春秋时晋国大夫韩宣子之族,封地在邢邑(现河南温县),厥后子孙遂有以邢为姓。
【名流】
【名流】
惠崇,建阳(现福建建阳)人,北宋和尚、画家。作画有《春江老景》,后被苏轼于画上提诗《惠崇春江晓景》,此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尤其先人奖饰。
【姓氏发源】
周朝时有小国名叫滑国,被晋国灭后,其子孙遂有以原国名滑为姓。
周昭王庶子食采于翁山(现浙江定海),厥后子孙遂以邑名翁为姓。
陆游,号放翁,字务观,宋朝越州山阴县(现浙江绍兴)人。南宋墨客。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周朝时,周穆王设有官职左史戎父;春秋时,楚灵王设有官职左史倚相,他们的子孙后代遂有以左为姓。
周宣王期间的大臣尹吉父,南征北战,立有军功,厥先人遂以吉字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