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掌柜转头看着柜台上那几个薄弱的铜板,又看看余舒,面露慈爱:
“多少户?你当这世家是那么好叫的么,”老掌柜笑了余舒一句,伸出三根手指,“只要三家,城西孔家,城东纪家,再来就是城北刘家了。”
老掌柜润过喉,咂了咂嘴,回想了一阵,脸上俄然就有了光:
“嗯,老伯再见。”
她的确是冲动了,不过不是因为听闻了安武帝的巨大事迹,而是因为确认了大安朝是从宋朝今后开端摆脱的。
三五句后就把话题扯到史学上头,白叟家都爱唠叨,因为店铺位置开的背,客人少,平时没甚么人能聊的,可贵赶上个爱听讲的小辈,当是知无不言。
“这唐朝过后啊,天下乱了好些年,前后统历了几代,都再没出过那样的贤君,中原这江山是被割的一块一块的,最后被宋国收了去,这天下就改姓了赵。”
“当时那宋朝有位大将军,在西山起势,靠着几位能人异士的互助,振臂一挥,召百万义士出山,气势如虹,摈除了那群毒害百姓的金兵出中原,还了我大好国土,在世人的拥戴下,改朝换代,建国建安,自此承平三百年,小女人,你可晓得这位圣主明君是谁?”
“这个我不能收,您看如许,这本书就当是我订了,您临时给我收着,等我钱够了再来取好吗?”
余舒很感激这白叟不厌其烦地同她讲了一个下午,让她从那井底跳了出来,便从腰缝里取了她最后的六个铜板,放在柜台上,道:
“是谁啊?”
余舒白迟误了人家一个下午,哪美意义再收人家的书看,要晓得纸墨价贵,一本二十页的书常常都要卖上五十个铜钱,她因而赶紧摆手道:
余舒向白叟家告别后,脚步轻巧地分开了书斋,往纪家大宅走归去,一起上几次忍不住去摸怀里的书籍,是记下了白叟家这一份温厚的情面。
还能是哪个,不就是这大安朝的建国天子么。
余舒摸摸脖子,不美意义道:“不瞒您说,我识不得几个字,想找一本教人识字的书看。”
“老夫都健忘问了,小女人想买甚么书?”
被白叟家用一双金光闪闪的眼睛盯着,余舒当然不会让他绝望,她憋住笑,硬是装出一副热血崇拜的模样,趴在柜台上诘问道:
老掌柜只当余舒是个没见地的小丫头,笑话道:
“哇!”余舒张圆了嘴,就差没在脸上写上“冲动”俩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