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春沛、梦龙在巴圭、巴篷伴随下流览古城郁城。
梦龙感受,郁水的阳光与虎安山是两种分歧的景色,阳光似从山岳上斜射到水面,如射到一面长长的镜子上,金光闪闪,而虎安山的阳光落到草地上,仿佛也泛出一点绿绿的光。
站了半天,这时才有人奉上六棱孔眼的精彩篾席。
郁侯道:“这是为何?”
不过,此地是否真无驴,不必细究。
“那二子瓜说来也怪,每次只开两朵花,如果此中一朵花儿占强,另一朵花含苞未放就会脱落,只生出一只大瓜;如果两朵花儿相爱,就生出两只瓜。
因为处于大山之间,门路非常艰险,离国度的政治中间悠远,是以,郁山又是闻名的放逐地,唐太宗废太子李承乾、唐高祖子霍王李元轨、唐建国功臣赵国公长孙无忌、礼部尚书李林甫、高丽(目前鲜)知留后事泉南建等前后放逐这里,留下迁客故事和史迹。
“更怪的是,如果只生一只瓜,就瓜巨大而又苦涩非常,的确人间的绝味;若生出两只大小差未几的瓜,就有巨毒,那兽却也明白二子瓜的事理。
伴随的人都尖起耳朵,春沛道:“恭敬不如从命!在火巴山上,有一种兽,名叫怪眉日眼兽,专吃一种瓜,名叫二子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发兵, 修我甲兵。 与子同行!
持续前行,看得虎安山客人目炫狼籍,边看边赞,梦龙道:“不比枳都差,非虎安山可及也。”啧啧称叹。
这是一首秦国的歌儿,可见有正能量的诗篇传播之远,千里以外的巴人也会唱。
直至清朝,郁山盐仍然光辉,据记录,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郁山有盐井86口、盐灶326座、熬盐锅1006口、产量达1106万斤,所产食盐,最远销到了两湖两广,号称“万灶盐烟,郁江不夜天”,能够说就是乌江下流的“小都城”。
郁侯道:“癞子头上,也有几根长头发。若行人刚才所言,并非全无事理。”
游完了城,仆人陪客人上舟游郁水。郁水,今称郁江,乌江的支流,发源于湖北利川,其首要泉源有三:后江、前江、革井溪。
有功德者以为“黔之驴”与“巴蛇吞象”的传说一样,或许是一个白虎巴人克服了一个以驴为图腾的部落的故事的延展,巴人缔造过太多如许的传奇与传说。
郁侯朴拙道:“你不负我,是我负你。”令人将他扶走。
在当时,郁城是盐都,及至今后很多年,都是这一带最闻名的城池。
春沛见机道:“虎安山大娃细崽,无一不记得当年郁侯借粮活命的大恩大德。刚才几位不明郁侯美意,用心刁难,不容小人不说几句话,请郁侯恕罪!”
要说最妇孺皆知的,当属唐朝大师柳宗元的《黔之驴》,描述的恰是产生在这里的故事。
两岸崇山峻岭,奇峰异石千姿百态,美不堪收。
巴圭笑道:“兄长差了,这女闾之例乃是从齐国管子而来,贤人所创,不成轻渎。”
郁侯下座,扶起他道:“虎安宫只要了你一只耳朵,如果楚国人来了,就是要命的事。为大计,请捐弃前嫌。”
这里,还留下很多文人骚人的名篇。
郁侯笑道:“无妨再讲一个。”
春沛笑道:“难怪郁侯富可敌国,除了盐丹两宝,另有这一宝。”
宋朝大文人黄庭坚曾贬居于此,自称“已为黔中老农矣”,曾号“涪翁”,写下大量诗文。可贵的是,他以巴人遗韵竹枝调写竹枝词,交歌伎演唱,留下了“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兄弟”的千古名句。黄庭坚在郁水,多有德政,当他身后,本地人寻他的旧衣物数件,用棺木收敛,在中井河北岸玉屏山麓建衣冠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