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公以一副谨肃地神情渐渐扫向阁员们,轻声说道,“辽东战事吃紧,朝廷本年又落下极大的亏空,皇上正心烦这事,眼下国事维艰,还需诸公同舟共济。”
几个行人拱手同赵公公酬酢了一阵。抖掉毛皮暖耳和冬帽上的白雪,解开披风暴露绯红色的朝服,这是朝廷一二品大员才有资格穿的服色。这些人都是大赵的阁员,只要他们才有资格走过千步廊步入文渊阁。
“徐阁老,开端吧。”宋宇仁命令开端集会。
黄公公看也不看那两个寺人一眼,拉下脸,“皇上今晚要招阁员到文渊阁议事,这道上的灯你们还没点一半就在这儿啰嗦,讨打么?!”
宋宇仁开口要拿内庭的钱发军饷,阁臣们的赞美溢美的词句毫不鄙吝地奉上。
“在聒噪些甚么呢!”刚巧此时另一拨寺人从长廊颠末,为首的寺人皱眉问道。
文渊阁集会结束以后已是深夜,几个阁臣谢过恩以后分开了文渊阁。
“东南的洪涝,陕西的大旱,闽广倭寇反叛,再加上辽东的战事的军费,仅本年一年的亏空就达七百四十万两之巨,加上往年的亏空,我大赵亏空达两千四万两白银。”右案案首的次辅吕宗成接过徐鸿谦的话茬,“眼下说度过难关还为时髦早,陕西流寇又起,七座县城失守,大有燎原之势,而彭总督又调任辽东,陕西的局势实在堪忧。”
正说间,殿内的两个寺人双手使暗劲抬起门,渐渐移开殿门,殿门像是一块缓缓展开的幕布,没有收回一丁点儿声响。赵公公和五六个阁员悄悄步入殿内。
“爱卿所言甚善。”宋宇仁赞成的点了点头。对徐鸿谦的这一番话非常附和。
“本年江南九府的赋税是收不上来了,眼下边军欠响近十年,军心涣散,伪辽虎视眈眈。依臣鄙意还是先补上些边军的欠饷以安宁军心。”苏恪严峻地用眼角地余光看了看宋宇仁一眼,见宋宇仁点头,又持续开口说了下去,“只是眼下赋税收不上来,亏空不能补上。皇上仁慈,念及民生艰巨,又不忍加派赋税,要补亏空唯有加收商税一途。”
正说间,二人不知不觉走到了午门门口,各自道别上了自家的车架,消逝在茫茫夜幕当中。
如果能重开海上商路,规复同西洋诸国的贸易来往,只要规复神宗朝时的贸易范围仅仅丝绸一项每年就能增加一百四十万摆布的财务支出,宋宇仁听的很动心。不过宋宇仁也很清楚要重开海上商路,规复海上贸易。首要前提就是清除东南地区的海寇倭寇。
一个寺人垫着脚尖,擦了下火绒,没有擦燃。那寺人搓了搓被冻的麻痹的手,往手心哈上好几口气,又持续擦了好几下火绒终究将火绒擦着。
“皇上。”有徐鸿谦助阵苏恪提及话来底气足了很多,“处理多年的亏空不过开源和节流两途,皇上自登极以来倡导节用俭行,减少宫中开支,宫中民风蔚然一新,每年为户部省下不下六十万两的开支,此为节流。加派江南的商税,是为开源,臣觉得不但能够加派江南地区的商税,皇上还可重开市舶司。”
“闭上你的臭嘴吧,这些天皇爷正在气头上,让人闻声了,少不得一顿抽打!”上面的寺人将红纱罩递给站在椅子上抱怨的寺人,站在椅子上的寺人接过红纱罩,嘟囔着将灯罩套上去。
千步廊深处此时只要次辅吕宗成和左都御史梁邦杰,梁邦杰见四下无人,亦然叹道,“收商税,重开海路,纸面上每年能够增收八九百万两白银,但最后能解入户部的,花到苍内行机的银两又有多少?莫非皇上就不明白这个事理?”梁邦杰是江南绍兴府人,对江南的环境比较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