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仙派:全真道支派。尊北七真之一的马钰为开派祖师。马钰,字玄宝,号丹阳。全真教主王重阳弟子。卒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丹阳抱一有为真人”,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丹阳抱一有为普化真君”。1926年北京白云观抄藏之《诸真宗派总簿》中,记有该派传代派字,证明至当时起,该派另有传承。其传承与活动景象不详。
广慧派:玄门支派。据《诸真宗派总簿》,为南宋羽士章哲所创。章哲,“道号广慧,祖居江西南昌府武宁县三十五都顺义卿(疑为‘乡’字之误),石门仙潭人。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仲春十九日出世。自幼好道,二十七岁结庵丝罗山,即今承平山也。年五十三岁,端坐而逝”。留传此派。其六十派字,系“民国五年丙辰(1916)八月初八日,由江西南昌府武宁县承平山万寿宫穆善清带来。”
嵛山派:全真道支派。尊北七真之一的王处一为开派祖师。王处一,字精通,号玉阳子。全真教祖王重阳之弟子。卒于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玉阳体玄广度真人”,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1926年北京白云观抄藏之《诸真宗派总薄》,记有该派传代派字,证明该派至当时起另有传承。但传承及活动环境,未见记录。
神霄派: 北宋末呈现的新符箓派,也是玄门雷法的实际初创、倡导者。初创人王文卿。政和(1111—1117)末,林灵素被宋徽宗召见,秦曰:“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其治曰府。神霄玉洁王者,上帝之宗子,主南边,号长生大帝君,陛下是也”。(《宋史?方技传》)宋徽宗大喜,自称“教主道君天子”,命令天下诸州大建神霄玉清万寿宫以祀神霄大帝。神霄之名,遂眩人耳目,该派羽士引觉得教名。明张宇初《岘泉集》卷一《玄问》等称,神霄派源出于神霄玉清真王,火师汪真君为阐教之祖师。所谓神霄玉清真王,固属子虚,就是火师汪真君阐教(火师汪真君名汪子华,唐人《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衡岳志》人传),也难以凭信。占有关质料,此派的初创者当为王文卿,时人林灵素、张继先对创派亦有所建立。王文卿(1093—1153),字予道(或述道),号冲和子,江西南丰人。自称在宣和间遇火师汪君于扬子江边,授以飞神谒道之道;又遇老妪(据称是电母)于野泽,授以雷书数卷。“以是济人甚众,名闻江湖”。(虞集《灵惠冲虚通妙真君王侍辰记》)徽宗闻其名,遣使召见,拜太素大夫、凝神殿校籍。再升侍宸,拜金门羽客,赐号“冲虚通妙生生”。传闻能预知天数,善祷雨降妖。徽宗末年,数以修政练兵事为请,徽宗不纳,乃拂袖还南丰。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卒。神霄派以传行神霄雷法,即五雷法为首要特性。此法以符箓咒术为根基内容,结全内丹术,并以内丹修炼为主,符箓咒术为辅。王文卿说:“斩勘五雷法者,以道(指内修)为体,以法(指符箓)为用。”有了内炼工夫作根本,“以我元命之神,召彼虚无之神,以我本身之气,合彼虚无之气,加以步罡诀目,秘咒灵符,斡动化机,若合符契,运雷霆于掌上,包六合于身中,曰雨而雨,故感到速如影响”。(《道法会元》)卷六一《高上神霄玉枢斩勘五雷**》)恰是以派如此正视内丹术,故与旧符箓派有很大辨别,可名之新符箓派。王文卿身后,其弟子分红很多支派,持续传行于长江以南泛博地区。《道法会元》卷八四《雷法说》:“祖师侍宸遇火师汪真君授以雷霆秘旨,冲举以后,传播至今。夫何五十六年之间,异派同名者杂出,乃至功德者不得其门而入。”明张宇初《道门十规》也说:“神霄自汪、王二师而下,则有张、李、白、萨、潘、杨、唐、莫诸师,恢弘犹至,凡天雷、囗岳之文,各相师授,或一将而数派分歧,或一派而符箓亦异,以是讹舛失真,隐真出伪者多,因此互生谤惑。”据虞集《王侍宸记》,得王文卿真传者,仅新城高子羽,高子羽“授之临江徐次举,以次至金溪聂天锡,厥后得其传而显者曰临江川谭悟真云。人不敢称其名,但称之谭五雷”。入元后,谭悟真犹在人间,传庐陵罗虚舟,再传萧雨轩和周立礼,周传其子,萧则传胡道玄,人称“神霄野客”,行法于关陕荆襄江汉淮海闽浙之间。与王文卿弟子不竭承传同时,亦有宗祖林灵素和张继先的支系在传播。《道法会元》卷一九八《神霄金火天丁**》刘玉后序云:“火师传与玉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