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这个历史挺靠谱1:袁腾飞讲中国史上 > 03. 翻着花样儿巩固政权
第二条,不得殛毙士大夫,上书言事者无罪。在宋朝,你只如果读书人就没有极刑。文官没有被判极刑的。这一没有极刑,你说贪污如何办?杀还是不杀?祖宗家法是不准杀士大夫,那就放逐吧,他又说士可杀不成辱。放逐就是一种欺侮,还不如杀了。皇上说,那只能无罪开释了,一件称苦衷儿我也做不得。宰相说,这类称苦衷儿你不做也罢。
并且从北宋开端,中华民族连绵了几千年的尚武精力越来越冷落。
冗官冗兵效力低
赵匡胤还将官、职、调派分离开,这是一套真正奇特而又庞大非常的干部轨制。简朴说,就是上至宰相、下到相称于县里科级干部的主簿官儿,普通都不担负与官职称呼符合的职务。换句话说,就是本部分的官员并不必然办理本部分的事件。因而,官就是用于肯定官位及俸禄的,或者称为正官、寄禄官,实际上只是个虚职。比方之前管事儿的尚书、仆射、侍郎甚么的,现在就只是一个安排,没有实际权力。职是专门授予文官的名誉头衔,又称贴职,也没有实际权力,如直阁、学士之类。而调派才是官员担负的实际职务,也称职事官,这些都是临时指定、调派的,比方枢密使、三司使、转运使等。也就是说,如果朝廷真有甚么事需求有人去管了,天子就从刚才所谓的“官”里遴选一些人,然后给他们安排差事,在所任职务称呼前加上“判、知、权、管勾、提点”等项目。只要这个时候,官才有详细事情能够去做,手上才有实权。这时候,就有人说了,你直接给官安排事情多好,甚么官就干甚么活多费事,把官、职、调派分开太混乱了。可也恰是这类官、职、调派的分离,才气使各级官员有其名而无实在,更不能专其权了。只要天子将手中的权力下放,让你干甚么事情时,你才有实权。以是,这权力还是天子说了算。
最强健的人都被天子选去做禁军了,那剩下气力不强的人就只能留在处所上,处所的气力就变得很弱,只能捕盗,底子不能兵戈,捕盗还常常被盗贼累死,根基上是一帮老弱病残。因而“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因而都乖乖地服从于天子,再也没有想藩镇盘据的力量了。史籍记录:“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
知识分子有钱,天子可够惨。宋朝天子惨到都没钱给本身修坟的份上。皇陵特别粗陋,在河南巩县,跟汉唐那种跨山连谷的皇陵没法比,跟明清也没法比。别的朝代都是皇上一即位就开端修坟,皇上不死这坟不能修完,不能说我完工了,你入住吧,那哪儿成。皇上活着的时候工程不能停。而宋朝是皇上活着不能修坟,皇上死了以后七个月内必须完工,只要别豆腐渣,尽快干完就是了,要不然皇上的尸身都烂了。以是那皇陵都很粗陋。
就因为宋朝把武将的职位压得这么低,以是对外战役老打败仗,没人尚武,兵戈都让文官去。文官又不会兵戈,天子手里握着兵权,可总不能有点儿啥事就御驾亲征吧,那朝里的事还管不管?有人说,那边兵戈边措置政务呗。先不说如许做,当天子的身材累不累,能不能吃得消。如果这仗打个三年五载的,并且处所还挺多,天子一天没事干,就带着军队到处跑了,既迟误国事又浪花赋税。因而赵匡胤又想到体例了,需求带兵兵戈的时候,就直接指定一个将军或者元帅带兵出征,归正你打完仗返来,这兵权还得交回我手里。处理完带兵将军的题目了,赵匡胤还要事前制定好作战打算,要不如何说天子这差事不是谁都能做得呢,太辛苦了。画好行军布阵图,然后交给出征的将军,让他照着本身制定的打算去兵戈,还不能随便变动作战打算。如许还不敷保险,再派一个文臣做监军。监军监军,顾名思义就是监督军队,实在也是监督领兵将军的一举一动。你如果不遵循天子给的作战打算兵戈,我就陈述给天子,你就等着被天子定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