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这个历史挺靠谱1:袁腾飞讲中国史上 > 03. 翻着花样儿巩固政权
再有一个弊端,就是军队的战役力降落了。从戎的脸上刺字,当官的明天早晨才开端看《孙子兵法》,你想想天亮了这仗如何打?
名将残落心愁闷
可就是这么一名受人恋慕的将军,做了枢密副使,仍然遭到大臣们的诽谤。宰相文彦博要求夺职狄青时,宋仁宗保护狄青说他是忠臣,可文彦博当即辩驳道:“宋太祖莫非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吗?”这个就算假定建立吧。最好笑的来由编造者应当是欧阳修,他向宋仁宗上书但愿夺职狄青,一本奏章洋洋洒洒几千字,举不出一条有力的罪证,写的满是狄青的好话。估计欧阳修写着写着也感觉本身这不犯病嘛,如何替狄青写起好话了,可实在找不出狄青的错误,最后一咬牙,把发大水的罪恶安在了狄青身上,说:“水者阴也,兵亦阴也,武将亦阴也”,本年发大水就是老天爷因为狄青任枢密副使而给的警告,这个来由可谓是莫名其妙。而从欧阳修的嘴里说出来,更让人感觉荒唐至极。
赵匡胤集合军权的同时,还集合行政权,这就是“削夺其权”。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朝廷公布政令规定,每年各州赋税支出,除度支经费外,其他“悉辇送京师”。凡以“留州”、“留使”等项目截留的财物,一概上缴朝廷。跟着政权机构扶植的逐步完美,处所财权通过路一级的转运使、州一级的通判、县一级的主簿,终究统归中心。赵匡胤还派京官监督各地场务,场务就相称于现在的税务局,征收各种商税、专卖税。他们制定条禁,整齐文簿,将有关税收直采取入国度财务,税收与处所官再无干系。这些办法无异于釜底抽薪,将筹办养兵高傲的本钱都搜刮到朝廷的腰包里。
然后在处所上,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王臣指的就是处所官,做天子的就只要一小我,就算他精力再畅旺,也不成能事无大小,管完中心的事,又管处所各州县的事,以是这就需求处所官去替他办理。但是对于热中于将权力收归本技艺上的赵匡胤来讲,对处所州郡一级的长官也不放过,采纳了“罢领支郡”的办法。
实施更戍法,就是将禁军一分为二,一半留守都城,一半远去边疆或者处所,二者每一年或两年必须换防一次。如许一是为了风俗劳苦不怠惰,二是为了防备兵变产生,推行“将兵分离”政策。因为,第一,按照宋朝的官制,有实权统军的将领一半都是天子临时指派的,并没有牢固的人选;第二是因为统帅并不随地易防,天子让他在哪儿守着,他就必须在哪儿守着,兵士能够换处所,统帅却不成以。因而如许就形成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不得专其兵”的局面。
太祖天子抑武重文的启事,在他对赵普的一段话里道出此中玄机:“五代方镇残虐,群众深受其害。我让选精干的儒臣百余人,分治大藩,即便都贪浊,也抵不上一个武人。”在太祖看来,任用文士仅仅因为他们能够产生的风险远不及武人来得大,更不会向武人那样危及政权的底子。一百个文官贪污也不如一个武将造反对国度的风险大。以是你情愿贪你就贪,只要你不造反。可见他本身是造反得的江山,就很惊骇别人造反。
宋太祖“收其精兵”的第一步是把军区大院一块儿长大的哥们儿都办了;第二步呢,就是把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对天子直接卖力;第三步是设立枢密院;第四步,实施更戍法;第五步,处所精干编入禁军,强干弱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