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也能够如许说“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天国未空、誓不成佛,天道无情、众生皆苦,尘凡六欲、我甘沉浮!当年我曾在佛祖面前立下大愿,为罪苦六道众生广设便利,令其摆脱、离苦得乐”这是大愿地藏王菩萨发下的弘誓大愿,这是大慈悲的境地。
40、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火恶。
青翠绿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不过般若。
一句合头语,万年系驴橛。
---------《禅宗公案》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能够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刻苦的灵魂,不忍拜别,因而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天国,谁入天国,天国不空,誓不成佛!”因而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以是佛祖要“拈花浅笑”,只能启迪而不能明说。
71、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那边染灰尘!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统统,这句话根基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安闲,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实在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别离,一样是执取而不放。统统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征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儒家把调和导向社会抱负,道家把调和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调和导向内心天下。佛家以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真正修行人,不讥人间过。
14、统统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统统圣贤,皆以有为法而有所不同。
注:(勿订本章,晚点更新,此为防盗章节)
本来无一物,那边惹灰尘。
典范九:
49、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典范三:
-----------《六祖宝贝坛经》
大笑无声,是因为真正的欢乐未及你的心底,或是喜极难以透露.
6、谅解别人,就是给本身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44、无妄图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图时,一心是一天国。
62、时候总会畴昔的,让时候流走你的烦恼吧!
人生活着间不时候刻像处于波折丛林当中一样,到处埋没伤害或者引诱只要不动妄心,不存妄图,心如止水,才气使本身的行动无公允,从而有效地躲避风险,抵抗引诱不然就会痛苦绕身。
放下屠刀,登时成佛。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领悟不成言传”的!
47、笑着面对,不去抱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必定让平生窜改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候。
42、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统统我今皆忏悔。
16、一水一山那边得?一言一默总由伊;满是全驳诘背触,冷暖向来只自知。
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20、有别离心念佛是杂修邪念,无别离心念佛是专修专念。
典范七:
心无挂碍故,无有可骇,阔别倒置胡想,究竟涅盘。”
佛家十大典范语录
典范一:
10、至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理无碍,事无碍,
38、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轻易,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24、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