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天然是攻讦他,嗯,老熊,你如何回事呀?你这个‘文’字,中间那一横,哎……这个‘武’字,那斜勾,哎……这个‘双’字,最后那一笔,的确……最离谱是这个‘状’字,那捺还能叫捺吗?”
朱由诚恍若未闻――当然听不见,天启天子面前,谁敢胡乱插嘴,那两人是在演哑剧――他持续说道:“正如皇上在辽东给熊廷弼放上一张好画纸,又配上好墨,要钱给钱,要粮给粮,成果意猜中的丹青没有呈现,辽东反倒腐败得不成清算。皇上天然要攻讦熊廷弼这个丹青妙手了,问他为甚么没有画出好画。”
朱由诚腿都跪麻了,道“皇上,能让臣站起来讲吗?腿都麻了。”
天启天子本想学别人捋须点头,但是却摸了个空,只好摸着光亮的下巴,点头道:“诚弟说得有理。”
“莫非朕的话,你连复述都不敢吗?怕从何来?”
“皇上刚才说‘如是不是你掣肘,我至于写成如许吗’,这句真是令媛不易的至理名言呀。”
“王在晋奏报说,建议放弃关外埠盘,恪守山海关,仰仗天险,抵挡建奴的打击。同时交好蒙古,开放明蒙互市,并从蒙古那边采办建奴人头,差遣蒙古与建奴抵触。”
“微臣感觉王在晋的建议不错,扼守山海关仅需少量军队,能够节俭大量军费。而从蒙古那边收买建奴人头则是驱虎吞狼之计。假定一个建奴人头订价五两,而我们培养一名流兵,一年仅军饷就要十二两,如果再加上军器,就不止这个代价了。并且一名流兵还一定能砍下一个建奴的人头,以是这个买卖划得来。”
朱由诚深思了一会,问道:“辽东经略王在晋王大人是如何说的?”
“皇上,您忘了锦衣卫西镇抚司吗?微臣两年前冒死雇用万名流兵,究竟是为甚么?不就是为皇上靖边守土吗?”
天启天子点点头,说:“诚弟,你的话深得朕心。”
他趴伏在地上,道:“皇上说了一句至理名言,以是臣才说皇上圣明。”
“朱由诚,你也是朱家后辈,晓得大明从不割让地盘,朕不能做如许的昏君,以是辽东的地盘是必然要光复的,你想想看有甚么体例?”
朱由诚见天启天子意动,趁热打铁,说道:“自古有云,刑不上大夫。熊廷弼挂着兵部尚书衔,属朝廷重臣,如果因为丧失辽东而付出世命的代价,从今今后,另有谁情愿从戎部尚书?”
魏忠贤内心一松,朱由诚真了不起,一句话就把天启天子从暴怒的心态中拉了出来。瞧,称呼都改了,由朱由诚变成了朱爱卿,看模样,再有两三句话,便能够重新变成诚弟了――不过,你别逗弄他,是不是更好吗?
天启天子都快气乐了,道:“朱爱卿,为甚么说朕圣明啊?”
天启天子沉默不语,他已经接到辽东经略王在晋的汇报,辽河以东未见建奴踪迹。不过,王在晋并不建议光复辽东的地盘。因为,如果光复辽东地盘,必然要迁徙百姓,分兵扼守。辽东地广人贫,安民抚兵,会华侈巨额军饷。并且目前大明兵士野战不可,建奴再来,只能依城死守,城外的百姓必遭建奴的搏斗。山海关坐拥天险,只需少量兵力便可扼守。不管王在晋的定见如何,但起码能够肯定,熊廷弼的坚壁清野的政策是胜利的。
说完,天启天子长叹一声,问道:“诚弟,朕接到了辽东的陈述,说建奴在辽河以东找不到补给,现在已经退回辽河以西。你说现在该如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