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 第8章 三字经(7)
【译文】
【译文】
[1]仲尼:孔子,姓孔名丘,春秋期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思惟家、教诲家、政治家。[2]项橐(tuó):春秋期间鲁国神童,七岁时教过孔子,十一岁灭亡。
【注释】
[1]负:背。[2]挂角:隋代李密替人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宋朝时赵中令赵普,官至中书令,长年手不释卷地浏览《论语》,固然他已当高官,但还是勤奋好学。
汉朝孙敬就是太喜好读书,不让一寸工夫虚度,苦学后成为当世的大儒。苏秦,战国期间闻名的谋士,曾与鬼谷子学纵横捭阖之术多年。这个故事是奉告我们要想成为有学问的人,需求刻苦读书,当然不是倡导以伤害身材的体例来激起勤奋,而是倡导这类刻苦好学的精力,因为求知这事只要本身尽力才气学到,任何人替代不了。
[1]苏老泉:宋朝闻名文学家苏洵,苏东坡的父亲。[2]始发奋:始,开端。才开端发奋学习。
【译文】
【解读】
【解读】
畴前的孔子是好学之人,当时鲁国有个神童,名叫项橐,孔子曾向他请教。像孔子如许的圣贤尚且不忘好学,何况我们浅显人。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保持生存,还常常读书吟唱。他的老婆受不了他如许唱歌一样读书,熬了好久,终究要了一纸休书,另嫁别人。厥后朱买臣获得天子赏识在本地做了太守,朱买臣请前妻和前妻的丈夫在太守府用饭,不知他前妻是悔怨还是痛恨他杀身亡了。李密,隋末农夫叛逆中瓦岗军首级,他也是幼年时点滴学习、堆集学问,在汗青上做出了一番奇迹。
【解读】
【解读】
【注释】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