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雕弓,诸侯彤弓,大夫黑弓,礼也。
杀大蚤,朝大晚,非礼也。治民不以礼,动斯陷矣。
礼者、政之挽也;为政不以礼,政不可矣。
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当时,以是富之也。立大学,设庠序,修六礼,明七教,以是道之也。诗曰:“饮之食之,教之诲之。”王事具矣。
吉事尚尊,丧事尚亲。
礼之于正国度也,如衡量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交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度无礼不宁。君臣不得不尊,父子不得不亲,兄弟不得不顺,佳耦不得不驩,少者以长,老者以养。故六合生之,贤人成之。
天子御珽,诸侯御荼,大夫服笏,礼也。
货财曰赙,舆马曰赗,衣服曰襚,玩好曰赠,玉贝曰唅。赙赗、以是佐生也,赠襚、以是送命也。送命不及柩尸,吊生不及哀思,非礼也。故吉行五十,奔丧百里,赗赠及事,礼之大也。
夫行也者,施礼之谓也。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父老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济济鎗鎗。
礼以顺民气为本,故亡于礼经而顺于民气者,皆礼也。
舜曰:“维予从欲而治。”故礼之生,为贤人以下至百姓也,非为成圣也;但是亦以是成圣也,不学不成;尧学于君畴,舜学于务成昭,禹学于西王国。
人主仁心设焉,知其役也,礼其尽也,故王者先仁而后礼,天施然也。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蔽公者谓之昧,隐贤者谓之妒,奉妒昧者谓之交谲。交谲之人,妒昧之臣,国之薉孽也。
易曰:“复自道,何其咎?”春秋贤穆公,觉得能变也。
亲迎之礼,父南向而立,子北面而跪,醮而命之:“往迎尔相,成我宗事,隆率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子曰:“诺!唯恐不能,敢忘命矣!”
聘士之义,亲迎之道,重始也。
武王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囚,哭比干之墓,天下乡善矣。
大夫之臣,拜不顿首,非尊家臣也,以是辟君也。
霜降逆女,冰泮杀止,旬日一御。
寝不踰庙,燕衣不踰祭服,礼也。
既葬,君若父之友食之则食矣,不辟梁肉,有醴酒则辞。
君于大夫,三问其疾,三临其丧;于士,一问,一临。诸侯非问疾吊丧不之臣之家。
天子山冕,诸侯玄冠,大夫裨冕,士韦弁,礼也。
有法者以法行,没法者以类举。以其本知其末,以其左知其右,凡百事异理而相守也。庆赏科罚,通类而后应;政教风俗,相顺而后行。
礼者,人之所履也,失所履,必颠蹶沉迷。所失微而其为乱大者,礼也。
坐视膝,立视足,应对言语视面。立视前六尺而大之——六六三十六,三丈六尺。
今夫亡箴者,整天求之而不得;其得之也,非目益明也,眸而见之也。心之于虑亦然。
文貌情用,相为表里表里。礼当中焉,能思考谓之能虑。
礼之大凡:——事生、饰驩也,送命、饰哀也,军旅、施威也。
和鸾之声,步中武象,趋中韶护。君子听律习容而后出。
天下国有俊士,世有贤人。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亡人好独。诗曰:“我言维服,勿用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言博问也。
礼者,本末相顺,终始呼应。